父母眼里,安全第一!孩子频出意外的背后,凸显国内外巨大的安全教育差距!
作为父母,孩子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每年假期都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孩子频发的意外事故让家长们胆战心惊。
青岛双胞胎溺亡事件在社交媒体上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北京一对8岁的双胞胎姐妹跟妈妈到青岛旅游,在黄岛区万达公馆南侧沙滩游玩时走失。
之后警方通报,两姐妹相继被找到,但不幸均遇难。随后“北京8岁双胞胎青岛走失”事件刷爆朋友圈,无数人为之痛心和惋惜,但紧接着刷屏的是“妈妈发了个朋友圈孩子就失踪了”。
刚刚失去了两个孩子的妈妈伤心欲绝,也成为了众矢之的。网上却骂声一片。
大家纷纷责怪这位妈妈的疏忽,孩子们本处于大好青春,却因为种种意外,把生命定格在了十几岁。
事故频发,是父母疏忽
还是孩子缺乏安全意识?
父母在按摩椅处休息,3岁男童电梯坠亡
8月9日下午13时,3岁男童独自在商场3楼扶手电梯上楼口处玩耍,不慎坠入负一楼身亡。当时,他的父母和姐姐在不远处的按摩椅处休息。母亲察觉到危险的那一刻,已经来不及了……
姐妹钻进车内玩耍,窒息身亡
今年7月,安徽蚌埠的一对姐妹在没有大人在场的情况下,钻进家人的轿车内玩耍。当家长发现孩子不见,检查汽车时才发现,姐妹二人都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据了解,两个小女孩一个5岁,一个3岁。当时车门并没有上锁,但她们却没能自己打开车门。经法医确认,姐妹俩是在车内高温下窒息身亡的。
妈妈埋头看手机,4岁儿子在身后溺亡
去年1月,陕西西安的肖女士带4岁儿子到某“温泉世界”玩。当她准备离开时,却找不到儿子的踪影。找寻一个小时后,发现孩子已经溺亡。事后查看监控显示,肖女士的儿子在水中挣扎了3分钟无人发现,而母亲就在咫尺之远……埋头看手机。
爸爸打麻将,儿子不幸坠亡
2016年5月,福建厦门海沧区某单位宿舍,爸爸在打麻将,妈妈在睡午觉。就在夫妇俩疏忽时,他们8岁的儿子在露台上玩,不幸坠楼身亡。
这些意外频频发生,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父母疏于照看所致,但身为父母,又怎可能24小时都紧盯孩子?挽不回的生命令人痛心,也不断为天下父母敲响警钟。那家长们真正该做的,难道只是放下手机,把一双眼睛随时放在孩子身上吗?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的疏忽固然有责,但如果孩子自身懂得什么是“安全”和“危险”,必然会减少惨剧的发生。
究竟有多少家长想过,给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和国外的安全教育,又有怎样的差距?
国外安全教育
注重场景体验和假设演练
近日,美国安全委员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年有37名儿童因为在汽车里中暑而死亡。1998年至2017年期间,有742名美国儿童在车辆里热死。针对这一频发现象,美国赖斯大学五名应届毕业生设计出一种婴儿座椅装置配件,如果汽车内温度过高,装置配件会发出警报提醒那些将婴儿留在车内的大人,同时帮助降低婴儿体温。
美国多家汽车公司也相继推出车内防止孩童闷死的报警器,当车内温度过高时将会发出警报并触发制冷设备,美国政府也曾呼吁有孩子的家庭采购。虽然意外仍有发生,但在补救措施和安全教育上,他们从未忽略过。
除了提醒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走之外,安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部分。
孩子出生前细致的教育课程
在小孩出生之前,许多美国公立医院都会提供一个免费的教育课程,这个课程鼓励临产妇与准爸爸一起参加,内容除了产期临近和生产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外,还有婴儿出生后的喂养和安全问题。
由于婴儿没有行为能力,保证安全的责任就落在了父母身上,具体到孩子吃什么、怎么喂、穿什么、什么样的衣物应该避免、不同的年龄应避免什么样的玩具、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哪些、出行的车座要求、出行时父母随时应该注意的环节和事项等等。
注:孕妇的安全带是特制的,一旦急刹车或车祸不会伤害胎儿。
专为儿童安全制作的专题节目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的专题节目。
一位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
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
节目引起了父母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心,政府与民间想出各种办法,竭力保护儿童的安全。活动中最吸引孩子们的就是警方精心制作的那本独自在家安全手册了。因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涂色的画册,孩子们在涂涂画画的同时,能领悟到很多道理。
与假设场景相结合的游戏教育
涂涂画画也许不足以让孩子们牢记安全守则,所以美国流行一种亲子之间的“假设游戏”,让“安全守则”成为亲子游戏的一部份。孩子在玩中学习,更能训练其反应能力。
比如父母充当陌生人——
1、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他能用他的车载你回家,你该怎么应付?
2、在游乐场,一个陌生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问你“能帮我找一找吗?”你怎么办?
3、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一个陌生人来敲门:“我的车坏了,想借个电话用用”,你答应吗?
4、如果一个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对你说,你妈妈受伤了,嘱咐他来接你,你跟他走吗?
此外,还建议父母在大众媒体播出的节目中寻找教育孩子的机会,比如看到孩子被绑架的电视新闻,就可以借此问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如果新闻上报道,某个孩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玩被骗子带走了,也不妨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哪些地方对小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在这种探讨的过程中,孩子多会比平时更认真地听大人的话。
公益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
在美国,有一个叫Take 25的公益组织,他们和警察局等政府和社区组织合作,在全国大力推广孩子的安全教育。 每年的5月25日是美国的儿童安全教育推广日,Take 25的意思就是鼓励家长和其他社区示范人物,在5月里用25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认真地进行一次关于安全的对话,同时让这样的安全意识成为一种贯穿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各城市会有各种主题活动来让大家学习如何保护孩子,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警察局会和两个公益组织合作,免费给愿意参加的家庭准备一套孩子的身份辨别资料,包括孩子的照片、指纹和其他身体特征的记录,同时为家长做DNA记录,这套资料会交给这个家庭保管。
Take 25的活动还包括年度健康知识介绍,市政厅和图书馆举行的安全教育展览,电视上的儿童安全节目,报纸上每周的安全报道,整个城市的各种安全要求和信息,以及5月25日的一个主题讲座。
安全城镇教孩子全面识别危险
美国还有一个常年进行的安全教育项目叫“安全城镇”(Safty Town),是由妇女儿童俱乐部、警察局、消防局和公共设施部(比如电力和动物管理部门)等组织共同举办的,5天为一期。
在暑假举办的安全城镇夏令营主要面对上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孩子,报名参加的孩子在一期夏令营里会学习骑单车安全、消防安全、头盔使用、车内儿童座椅使用、水边安全、公交车安全、步行安全、用电安全、火车安全、毒药知识、动物和个人安全知识以及正确使用911。
美国的安全教育可谓是从各个方面下了功夫,从法律支持到免费课程,从媒体节目到公益组织。
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的安全教育是什么样的。
中国安全教育
注重反复提醒与过分保护
再看看我们的安全教育,最常见的形式是在事故频发期到来时,善意提醒家长需要注意的各类危险,告诉孩子“不能怎样”。(很多媒体都有各自的呼吁办法,此处采用央视新闻的为例)
水边:溺亡
水塘、小河是孩子游野泳、发生溺水危险系数最高的地方,家长一定要监督并告诫孩子,不要私自去这些场所。
私教车里:窒息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一分钟都不可以。下车后要锁好后备箱,防止孩子钻入发生意外。
窗口:坠亡
不要让孩子单独去有高低差的空间,如窗口、阳台、飘窗、楼梯、电梯等。有孩子的家庭不要让窗户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窗旁不放置可供孩子攀爬的桌椅等。
厨房:烧烫伤
不要让年龄比较小的幼儿进入厨房。告诉孩子着火该怎么处理、烫伤要用冷水冲、煤气用完要确认关好。
卫生间:溺亡或滑倒
不要将婴幼儿单独留在卫生间,浴缸、水桶、水盆等容器中的水要及时清空。
药箱:误服中毒
生活中的有毒化学品和药品,要置于不易开启的安装包装中。长期服用的慢性药最好不当孩子面服用,以免孩子模仿。
异物窒息
瓜子、豆类、石榴等食物,各种钉子、别针、硬币、纽扣等小物件都是最常导致儿童异物窒息的物品。经常对家中进行“地毯式”扫除,及时清理孩子可能碰到的小物件,同时对其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出行危险
教孩子认识红绿灯等主要道路交通标识,认识车辆的指示灯,以判别车辆移动方向,预判风险。告诉孩子道路周边是不可以玩耍或逗留的,让孩子形成习惯。
危险陌生人
提防4中陌生人,避免走失:
● 给孩子iPad、玩具、食物等物品的陌生人;
● 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向孩子求助的陌生人;
● 以父母朋友的身份,接孩子放学或要带孩子去玩的人;
● 孩子不认识,却能叫出孩子名字的人。
虽说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对孩子来说,“灌输式”的安全教育很容易被孩子忽略,甚至家长自身也难以时刻铭记。
另一方面,家长倾向于采用回避的方式保护孩子,学校的安全教育多用背诵条例和考试的方式,实战演习也如走过场一般。
然而危险来临,把家里门窗关好、足不出户只能保护孩子一时,真正能让他们受益一辈子的,是掌握有效的自救常识。
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我们国家做的还远远不够,而这种疏漏为孩子的一生都埋下了隐患。同样的安全教育,美国和日本有很多亟待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信很多家长也认为,安全教育并非只靠“背诵”和“考试”这样强制灌输就能起到实效,作为孩子,最需要的是场景式的切身体验及专业的实战演习。
呼吁学校,能够安排更多真正有用的安全教育;
呼吁媒体,能够制作一些与孩子安全教育相关的节目以增大传播力度;
呼吁家长,能够真正尽到父母的义务,陪同孩子观看安全教育的相关视频或图画,并结合假设场景让孩子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危险意识与自我保护的能力!